前天下課 , 特地留住一位家長和她討論兒子英文的學習狀況。該生是個小六男生 , 長像帥氣斯文 , 像日本少女漫畫中的男生 , 但學習態度就沒那麼帥氣了 ; 常見該有的問題都有 (例 : 不預習 , 不複習 , 不寫作業 , 不主動學習...) , 不該有的問題也有 (例 : 找藉口推托 ...) , 在問題更加括大前 , 身為主任的我和該班英文老師趕緊找媽媽聊一聊。
簡單講述孩子這個月的學習狀況以及這幾個月來的變化 , 聽完後 , 媽媽只回了一句 : [ 英文是死的 , 不用怎麼學也會好啦 ! ]
英文真的是死的嗎 ? 其實語言確實會死 , 但一語言的死亡意在 1. 沒有人在使用它 , 2. 沒有創新的單字 / 語法 / 詞彙...等加入該語言 , 例如拉丁文 , 古埃及文等都是已經"死亡"的語言 。
但英文是活的 , 還活蹦亂跳呢 ! 源源不斷的新字 , 新辭 , 新用法每天每天經由多元媒體從海的另一邊傳入臺灣 , 是怎麼學都學不完的語言。不過學習方法卻可能是"死"的 , 除了死背還是死背 ! 這種 "背多分 " 的消極學習觀念在本土流傳以久 , 家長都是以這樣的學習方式學習英文 , 孩子當然照本宣科 , 不求甚解 , 於是便造成家長覺得英文是死的 , 只要會背就好 , 會背就會有分數。再者 , 這個問題的的背後連帶牽著更多更廣的問題 , 老師的出題方式以及教學方式, 大環境的學習態度都牽涉在內。
我們都忘了 , 英文就像中文一樣 , 不是只存在於考試卷或書本上 , 而是活生生 , 可供溝通交流的語言 ; 是工具 , 也是橋樑。